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南沙创业高新人才“头痛”什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任先博 陈熊海 马强  2015-07-27 14:18:28
内容摘要:位于广州南沙片区的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顺应趋势,于今年创办了“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其主要模块之一的“红鸟创业苗圃”,也于今年1月开圃,为香港、澳门、台湾、内地高校创业者的“奇思妙想”提供实现条件和展示平台。

近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科技创新均为三片区的发展主线。

位于广州南沙片区的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顺应趋势,于今年创办了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其主要模块之一的红鸟创业苗圃,也于今年1月开圃,为香港、澳门、台湾、内地高校创业者的奇思妙想提供实现条件和展示平台。

近年来,就有不少毕业于香港等地高校的研发人员来到南沙霍英东研究院,希望将学院派的理论,在这个地方生根发芽。但水土不服的工作环境、兼顾技术之外的市场推广,让梦想照进现实并不容易。因此,他们特别关注上述方案中提到的关于国际人才港及建设粤港澳示范区等红利政策,看看能否确实缩短他们走近梦想的距离。

7月17日下午1时,31岁的吴池力坐在办公室内埋头看着科研项目资料,挂在办公室外写字板上被圈红的班轮时刻表,犹如“deadline”(最后期限)般提醒他。几个小时后,他就要赶去南沙港码头坐船回香港。这样的工作节奏对他来说不陌生。2012年港科大博士毕业后,他留校成为一名研究员的同时,还成为广州南沙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总经理。


往返交通不便 每天得跟时间赛跑

基于目前这两个身份,他经常往返香港和南沙。家住香港将军澳地铁站附近的吴池力,早晨6点必须起床,整理好一切后640分出门,换乘两次乘坐11个地铁站来到中港城码头,赶8点整前往南沙客运港的客轮,然后打车来到位于南沙资讯科技园的霍英东研究院。这意味着一天中的一个往返,就要花上5个小时在路上。

近年来,南沙逐渐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吴池力看在了眼里。2007年第一批来南沙的开荒牛相比,我2012年来南沙的时候各项配套设施已经完善了很多。但目前还远远不够。从香港过南沙,如果错过上午8点的客轮,就必须等下一班船,而下一趟班轮是上午11点,中间的三个小时就白白浪费了。

这样跟时间赛跑的日子不被吴池力的部分校友接受,所以他们关上了到南沙的大门。而吴池力因为当前在南沙的项目主要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的研发技术支持,所以他只能指望未来交通设施更加便利。

时间赛跑的日子,同样发生在前海。来前海创业的不少香港青年也抱怨,前海往来香港的车只有上下班时间各有一趟,且须前往深圳湾口岸接驳,班次少较为不便,另外前海虽开通了深圳湾口岸环线的接驳公交,但班次仍旧不多。

虽然前海区内目前已开通接驳车、电动公交往返地铁站、南山区、宝安区,但公交特别少,大约半小时1班。6月份前海区内开通了电动巴士,稍稍方便了一些,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加班,因为电动车晚上7点结束运营,加班就坐不了,只能用手机软件叫车


应聘者多了 不再被误会是南沙群岛

同属于霍英东研究院的项目经理吕洲,虽不需像吴池力那样需要两地奔波,但过去几年,他也曾遭遇过更加头疼的窘况。

吕洲所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项目组于5年前落地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为将技术投入到实践中,招兵买马在所难免。起初,吕洲并没把这当成多大的事。果然,顶着港科大的光环,吕洲收到了不少人的简历。心中还是满是欢喜的时候,未想接下来会上演反转剧。几天之内,他接到了几个电话,或是应聘者主动放弃了面试机会,或是有应聘者在电话中说:不知道南沙,还以为是南沙群岛。电话另外一头的吕洲听到这些时,有些尴尬。

如今,南沙成为自贸区,有了知名度,从简历投递数量的情况看来,南沙自贸区挂牌之后收到的简历比挂牌之前成倍数地增加。吕洲说道。

亦有官方数据可佐证。随着广东自贸区各片区挂牌后,据官方数据显示,三个自贸片区挂牌仅一个月来(421-521),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新登记企业分别为926户、3361户、608户。同比增长6771%186%154%


相比政策 创业氛围和视野更吸引人

但创业者们看重这些数据吗?刘兵是港科大研二学生,目前在霍英东研究院做节能项目,他决定毕业后留在南沙把手头项目做完后,再进一步决定去留。一个地区的企业氛围,对于创业者来说尤其重要。但目前,南沙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如何吸引更多的科技技术企业群落户。

持有类似想法的不只是刘兵一人。2014年港科大毕业前,跟刘博洋同系有20余人在南沙实习,但大部分一毕业就离开了南沙。算上他自己,只有3人留了下来。他认为深圳的科技园区,企业资源丰富,企业和大学的交流非常密切、企业与企业间也存在诸多合作与交流。这一方面,南沙缺少类似的资源。

目前在前海创业的节事传媒创始人陈铮认同刘兵的看法。他说,相比政策,更吸引他落户前海的原因还是前海的创业氛围、活动、视野。前海有很多和国际接触的机会,如之前前海和硅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准备打造前海硅谷国际+孵化加速平台


一谈推广 都盼政府做媒帮找企业

虽然3年前留在了南沙,但作为技术出身的吴池力,面对市场推广,往往生出像秀才遇到兵般的无奈。同样技术出身的刘博洋感同身受,做技术研究的人对于研发领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市场推广等知识则比较匮乏,需要外力帮我们拓展市场。

刘博洋口中的外力便是政府部门。近年,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搭线,他们增加了对当地企业的了解,懂得如何去传播技术。吴池力也是。他们研发的创新项目,多是通过广州市相关部门帮助创新团队的技术和广州市企业进行对接。

“(政府)这个中间人的角色太重要了。吴池力解释,起初,就算有政府牵线,企业和技术团队在相互之间并不熟络的情况下,企业还是会有所保留,技术团队很难获取准确的信息。但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牵线,你想试着去打开企业心房的机会都没有。

在南沙工作的吕洲,其所在的创新团队研发的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今年下半年将全面推出市场。下半年内该项技术将运用在南沙本地的蒲州巴士集团、广汽传祺集团的电动车上。

在吕洲看来,南沙地理位置是把双刃剑。南沙处于珠三角几何中心,离深圳、珠海、中山、广州等地都不远;劣势是南沙离这几个城市也都不近。南沙处于中心的位置,而不是靠近某一繁华点的位置。因此,南沙的地理位置对于我们前期推广工作有一定的阻碍。但是,如果政府能够在技术推广上帮助对接更多企业,将加快该项技术市场普及的速度。

吴池力认为,香港的做法就可以借鉴。像香港数码港,为吸引企业落户,会对企业进行撰写商业策划书、规划公司未来发展、产品市场营销包装、公司运营等知识的培训,同时给予企业免费的场地和资金的支持,还会带领创业团队一同参加专业展会。

在前海创业中的陈铮称,目前前海已经在学习香港的做法。比如前海以及孵化器这个平台可以找人辅导路演、提供资金、管理等服务,让团队专注于产品和技术,剩下的事情很多依靠平台


如何找资金 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综合网上的数据,高达九成以上的科技企业在创业前三年便因资金周转困难、资金不足而夭折。因此,如何找资金同样成为创业项目组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霍英东研究院的创新团队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霍英东基金会捐助资金、政府的项目经费和承接企业商业项目经费三个方面。吴池力坦言,虽然有霍英东研究基金会的前期赞助,但毕竟非常有限,科技研发更需要企业能够感兴趣,产业化一定要有市场的需求才能将技术更深一步。

一个项目需要多少钱?以刘兵正在研究的节电项目为例,目前他们投入的研发费用可能是在广州珠江新城购买一套两人间公寓的首付钱。政府的项目补贴对于科技型创新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科技型创新企业在项目开始时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如果没有资金根本支撑不起整个项目,研发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把产品很好地开发出来。

尽管如此,政府补贴对于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来说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刘兵认为成立公司吸引资金势在必行。前辈吴池力认同这一观点。但要研发人员们拿出一大笔钱来成立科研公司难度太大。经费不可能只依靠个人或政府,这就需要天使资金和风险投资的加入。但初创企业如何对接风险投资、天使资金,这需要政府能够提供一个科研项目公共平台,有让项目和资金对接的机会


焦点对话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署理院长吴景深:

期盼出台南沙签名政策助南沙成制造业新技术基地

吴景深是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署理院长。对于研究院的同事来说,他不仅是一个科学顽童,还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自2007年,该研究院落地南沙以来,吴景深不仅要兼顾技术研发,还要经常走出去与政府部门及企业交流,为研究院寻找项目资金。南沙的科技创新之路如何走,他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南方都市报(下简称南都”):南沙挂牌为自贸区前,一项香港或国外研发的创新科技技术需多久能进入广州等珠三角城市?

吴景深:项目类型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以我院引进一个德国新材料加工技术为例,如果仅把这项技术的内容介绍给相关企业,只需要一两个月就可以;如需将该技术本土化,投入实操层面,在资金和人员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技术转移工程大致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南都:过去,这样的技术对接到珠三角企业,政府扮演怎样的角色?

吴景深:还是以上述我院引进新材料加工技术项目为例,南沙区政府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形式对该项目的引进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此外,广州市政府、南沙区政府主动帮我们对接相关企业,使我们减少水土不服问题的发生。南沙挂牌为自贸区后,市、区两级政府定会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提供相关支持,同时,南沙自贸区的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利好境外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本土化。我们热切期待着南沙自贸区相关政策的发布。

南都:提到科技创新,就会想到兄弟城市深圳,因为那里有中兴、华为和腾讯。南沙的标记在哪里?

吴景深: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在吸引海内海外人才、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引进高新企业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有些政策是深圳率先制定,先行先试,具有鲜明的深圳的特色。这些带有深圳签名的政策吸引了诸如腾讯、华为、中兴、大疆等世界一流企业的进驻和发展,成就了深圳的今天。

虽然深圳的前海和广州的南沙同属自贸区,但两者的定位不同。从工业布局看,珠江的西岸是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基地,对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当前,珠江西岸正在探索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变革,迎接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

南沙地处珠江西岸中段,如能抓住这个百年不遇的机会,通过粤港澳、国际化合作,通过制定具有南沙签名的政策,先行先试,实现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倾斜,那么完全可以把南沙打造成为珠江西岸制造业转型换代的新技术源泉及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我们热切期待具有南沙签名的自贸区政策出台为南沙的高速发展提供动力。

南都:现在不少企业都说很关注南沙政策,可见观望态度很浓。

吴景深:观望可以理解。南沙区地处珠江西岸中段,靠近港澳两地,地理位置优越,多年来一直是境内境外企业看好的处女地。他们观望了很多年,也期待了很多年,热情也被点燃了很多次。南沙自贸区今年挂牌后,他们投身南沙的热情再度被点燃。当然,还有一些企业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他们在观望南沙自贸区将有什么特色,这些特色将如何促进南沙区的高速发展。比如我们院就比较关注南沙自贸区服务粤港澳的定位特色,特别期待南沙自贸区即将公布的自贸区政策能够特色鲜明地扶持粤港澳创新创业基地的成长壮大。

南都:具体讲,企业心中会算哪些账目?

吴景深:例如,外来企业到南沙区创业,肯定关注自贸区的外来资金准入机制及企业税收等相关政策;外籍人员来南沙工作,会关注是否有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港澳人才在哪些方面可以享受国民待遇,等等。

既然南沙自贸区的定位是服务粤港澳,建议还是要有一个有此特色且易于执行的细则。比如现在引进一个境外创业团队,有港澳资金愿意进来为创业团队做天使投资、风投,针对这一块,是按国家统一政策办,还是说南沙自贸区针对港澳资金有先行先试的政策?跟随创新团队进来的港澳资金,这一块资金的管理、资金出入境等,自贸区是否有更好的政策。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