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万龙入海,且看今朝!南沙“芯晨大海”挺起产业脊梁

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2024-02-20 16:09:22

 

广州南沙,万龙大桥项目部,130余人春节仍奋战在这座世界最大跨度的自锚式悬索桥。

 

万龙大桥,连接南沙万顷沙与龙穴岛区域,建成后将持续提升南沙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对外辐射能力。龙穴岛、龙穴三圣宫、九王古庙的龙舟、火龙蕉……龙的元素已成为南沙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开拓进取和奋发向上,这一精神也融入南沙发展之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紧紧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激荡“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新气象,南沙必将推动产业科技向上再突围、城市发展能级再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一点两地”提供有力支撑。

 

万龙入海,且看今朝。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5周年之际,湾区之心,万象更新。科技担当与湾区合作同频,传统工业与战新产业共振,营商环境与产业发展相向,南沙正以蓬勃向上的龙马精神,持续推动《南沙方案》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协同与自立

 

科技担当与湾区合作同频

 

大国重器,湾心启航。

 

续航力1.5万海里,自持力120天,稳性和结构强度按16级台风海况安全要求设计,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万米的钻探能力,并配备全球面积最大的海上移动实验室……突破十余项关键技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在南沙下水试航,命名为“梦想号”。

 

科技项目释放引领原始创新的大能量,科技人才串联起产学研用创新链,科创平台持续激活科创高地的潜能……科技创新是大湾区最鲜明的底色,南沙正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活力地带”。

 

“梦想号”的下水地——龙穴岛,作为广州向海图强的重要支点,这里不仅有造船厂和大港口,还有南沙科学城海洋科技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可燃冰产业基地、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大制造、大平台、大装置相继落地,让这座海岛再添几分“硬核色彩”。

 

向着大洋出发,以冷泉生态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大院大所为支撑的海洋科创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全链条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体系正在南沙逐步形成,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呼之欲出。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因此,抢抓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机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是关键所在。

 

剑指世界一流,一座世界级科学城正在湾区之心拔地而起。

 

去年6月,南沙科学城总体规划印发,提出按“一体两翼三支点”的空间布局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明珠科学园首批科研院所落地运行,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动工等科创平台陆续落户,聚焦深海、深空、深地等领域,南沙科学城共集聚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重点高校、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22个。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南沙将打造成为大湾区原始创新“策源中心”。

 

要自立自强,也要协同创新。

 

去年12月,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同时,国家超算广州中心联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鹏城实验室等14家单位正式启动粤港澳超算应用互联网建设。这意味着,由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与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共建的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将用上算力比“天河二号”还要强大的“天河星逸”系统。

 

地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交会点的南沙,创新资源在此集结流动。未来,南沙有条件成为串联两大科技创新走廊的中枢节点,催生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系统性突破,为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面向全球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探索新经验。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粤港合作标杆项目。成立一年多来,学校获批各级政府资助科研项目100余个,与数百家企业进行了产学研对接,与70余家领军企业和知名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近10家行业龙头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放眼世界,一流的湾区必定与一流的大学共生共荣,高水平大学则是创新高地的智力源泉与发展引擎。作为南沙的第一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携手南沙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企业孵化与创新环境培育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

 

新质生产力,起点于“新”——创新,落脚点在“生产力”——产业。南沙科创的“向上突围”,也将为南沙新兴产业在源头创新和关键核心为技术突破中找寻“向上突围”的动力。

 

坚守与焕新

 

传统工业与战新产业共振

 

1231203分,载着箭身上的“吉祥龙”,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欢乐春节号一飞冲天,执行此次任务的火箭是南沙生产的首批火箭之一。

 

该火箭研制中采用的6大关键技术和13项创新点,均是国内第一次应用,因此与现有火箭相比,具有运载能力更大、系数更高、成本更低的特点。参与研制企业——中科宇航于2022年正式迁入广州南沙,是南沙乃至广东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

 

坚持“制造业当家”,呼唤更多“含质量”和“向新力”。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对粤港澳大湾区、对南沙来说,尤为关键。

 

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中国经济的一条重要突围路径,是到高处去争独到性。从深海到深空,从大制造到微芯片,从人工智能到生命科技……传统工业与战新产业共振互促,“到高处去争独到性”,正成为南沙产业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南沙正加快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为核心,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创新发展,承载“晨”光和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以强化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为根本,以聚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导向,建设南沙的“芯晨大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没有过时的产业,只有过时的技术。”狂奔近20年之后,南沙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加快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

 

新能源电池的极限在哪里?

 

南沙给出了答案。

 

去年10月,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在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南沙总部基地建成投产,其生产的超快充电池在480kW充电功率下,极快充动力电池电量由32%达到83%,充电用时仅四分四十六秒。

 

在一个月之后,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正式投产。据该公司总经理朱坤庆介绍:“融捷的‘零起火’方形铝壳电芯在‘低温性能、长寿命、高安全’特性上实现技术突破,能量密度大于165Wh/kg,充放电能量效率大于95%,循环寿命达到1.2万次以上。”

 

同在万顷沙板块,在融捷项目投产一天之后,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仓,南沙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项目(一期)首栋楼迎来封顶。该项目将着力研究新时代汽车驾驶电动化、智能化以及无人驾驶技术。

 

在传统汽车制造产值连续多年突破千亿元之后,一条剑指新千亿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正在南沙徐徐铺开。

 

瞄准新兴领域、面向未来产业,南沙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打造“创新集群”,让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芯”兴之火,微光如炬。今年1月,南沙科创中心芯新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建成交付的项目1号生产制造主楼投产后,将运用自主创新的碳化硅外延核心技术,持续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中作出贡献。此外,项目还可为高性能集成电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优质企业提供优质产业载体空间。

 

与芯新产业园一街之隔,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粤能”)已在去年建成投产,月产能达到1万片碳化硅晶圆;车规级和工控级芯片成功流片并送样,芯片性能参数表现优异。“新的一年,芯粤能将继续推进项目一期产能建设,实现年产24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并完成车规级认证进入头部车企供应链。”芯粤能总裁徐伟在公司新年贺词中写道。

 

南沙通过建立研发及孵化载体、引入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了1.97平方公里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园,初步形成覆盖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的完整产业生态。

 

抢占关乎未来的“先手棋”,除了半导体之外,南沙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海洋科创、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以及商业航天等新增长点,“芯晨大海”将挺起南沙的产业脊梁。

 

“南沙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名誉理事长刘玉兰看来,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唯有唤醒丰富的“新”,才能引申出南沙发展深刻的“质”。

 

开放与共赢

 

营商环境与产业发展相向

 

几天前,西非科特迪瓦,24支顶尖国家队齐聚绿茵场角逐的非洲杯圆满落幕。

 

一个来自南沙的品牌在赛场内外格外耀眼——广州企业德诚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德诚”)旗下的摩托车品牌APSONIC是赛事官方赞助商。目前,APSONIC在其业务所在国的三轮车市场占有率近70%、两轮车市占率超20%,是不折不扣的知名品牌。

 

2015年初,德诚搬入南沙,成立集团总部。此后公司迎来业务上的腾飞,营业额年复合增长率达20%。德诚总经理任庶表示,南沙区出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助力企业发展。“比如说德诚去年刚刚被认定为南沙区‘总部型企业’,让企业在经营贡献奖励、骨干人才个税节约等方面获取了切实的利益。”

 

没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就不会诞生一流的企业和产业。

 

营商环境市场化

 

南沙推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互促的产业核心政策体系,施行商事登记制、“交地即开工”、无证明自贸区等一批首创性改革,持续为企业赋能助力。

 

营商环境法治化

 

南沙建立健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出台全市首个法治化营商环境规划,为经营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国际化

 

南沙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促进跨境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加快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提升境内外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跨境要素更加便捷流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需要先立后破、先行先试。南沙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改革开放中的为粤港澳大湾区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不久之后,广东以立法形式将一批省级管理权限集中下放,并进一步明确优化产业结构。

 

龙年是奋进之年,需要以锐意进取之心取得新突破。重任在肩,南沙正拿出“闯、创、干”的精气神,用好改革、创新、开放“三大法宝”。扭住改革促“动力再生”,塑造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优势;扭住开放促“动力倍增”,塑造高质量发展空间纵深优势;扭住创新促“动力升级”,塑造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优势。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纵深发展阶段的当下,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需要在开发开放中保持开拓进取、奋进向上的“龙的精神”,硬脊梁、挑大梁。

 

万龙入海,必看今朝。

 

挺起硬脊梁 方能挑大梁

 

硬起脊梁,挑起大梁。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全力做实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以下简称“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作为大湾区四个重大平台之一,在多重战略定位叠加下,南沙是“撬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无论是经济大省还是经济大市,挑大梁都需要有大体量和高质量,需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传统产业稳中求进,新质生产力日渐成熟,是挑大梁的发展共性。

 

立足“稳”这个基础,全力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南沙持续做强支柱产业,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为“进”创造有利的条件。

 

把握“进”这个方向和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南沙着力畅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用好“立”和“破”的辩证法,充分激发活力和动力。南沙坚持立字当头、先立后破,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国家、省、市有着对南沙挑起大梁的期待,南沙挑大梁的基础——科技与产业的平台和布局也初步形成。挑起大梁,南沙正拿出“闯、创、干”的魄力与锐气,用好改革、创新、开放“三大法宝”,悟透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把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敢饮头啖汤、勇闯深水区。南沙,以科技担当与湾区合作同频彰显大战略的大担当,以传统工业与战新产业共振彰显湾心硬脊梁,以营商环境与产业发展相向孕育未来之城的大未来。

 

挺起硬脊梁,南沙挑大梁。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